三个小故事,看这家管理人如何用波动率模型穿越“牛熊”
三个小故事,看这家管理人如何用波动率模型穿越“牛熊”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最近艾方的波动率均衡策略,凭借其长区间的亮眼表现引人关注。也有很多人后台咨询风云君。风云君索性出篇短文,白话“波动率均衡”。为真正起到简化效果,我们将A先生的投资之路浓缩为三个小故事,每段故事的起点,他的起步金额都是100w。我们来看:
买100w股票资产
股票是最常见的投资品种。A先生在一轮小牛市的中点买入,买入后起初的体验非常好,一度收获了30%的收益。但随着一轮市场回调,利润尽数回吐,甚至略有浮亏。在最难受的时候,A先生却发现,债券类资产在逆势走强。尤其是股债资产,在资金端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买40w的股票资产+60w的债券资产
重新上路,A开始了组合搭配,以降低一下股票回撤期间整体组合的表现。虽然A投资经验并不丰富,但很明显,他知道同比例的股和债的波动水平不一样,股明显高过债,所以要真正让债券起到作用,那就要把债券的仓位抬起来。但抬到多少合适呢?他心里不是很有答案。毛估估拍了一个4:6的比例。买入之后,虽然向上的收益水平不如原来刺激,但是很明显在市场回落的时候,明显体验更好。
但是A先生很不幸,在市场的正常波动周期之外,遇上了一轮经济危机,股债双杀。但他观察到,经济危机期间的现金资产是值钱的,而且在某些阶段,期货市场有趋势性的机会。
从风险出发,配置多资产
A先生再次上路。他总结上次失败的教训,认为核心在于两点:其一是他低估了股债的相关性,它们的低相关性,所要求的条件其实是很苛刻的;自己需要更多资产,至少是现金和商品。其二,资产的配比上,要更科学,而不是拍脑袋决定40w的股票和60w的债券。单就这两类资产“科学配置”来说,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要保证股票的波动和债券的波动能在一个水平上,那样才能起到严格的对冲、降低波动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是跨越周期地“在一个水平上”,而不是简单地一两天在一个水平上。
好了,事情到了这一步,A先生虽然心里明白了,但数据和模型搭建方面的细节,就有点超出自己的能力圈了。而到了这儿,其实就是艾方的波动率均衡策略做的事了。
回答几个关键问题:
1、如果我知道股票是长期向好的,我拿着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入债券、甚至现金这个低收益资产?
这个看着是一个问题,其实是两个。
先说第一个:其实,即便我们能确定一个东西长期是向好的(事实上这类东西很少),如果期间的波动很大,人也会很难忍受,人们往往高估自己在市场不好时候的忍耐力,且极大高估。所以,将波动降到自己能承接的范围内,才是王道。
展开全文
第二个问题:债券是不是低收益资产呢?其实在无杠杆水平下,是的,但有了杠杆……4%的债券,放4倍杠杆,就是16%。
2、波动率均衡策略居然允许债券资产放杠杆,是不是加剧了风险?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放杠杆不是这个策略的标配、或“必要条件”。其实在100w的组合内,配置15w的股票、35w的商品、50w的债券,大概率可以实现我们比较好的降低波动的目的。没有杠杆。
但是假如这时候,配30w的股票,对应要配70w的商品、100w的债券,可能就需要放杠杆了。那这个时候是否就一定有风险了呢?不一定。其实股票的仓位还是15%,只不过是总体的波动率水平较原有组合提升了。
这个策略有意思的点就在这里,风险/波动率可以调整和定制。所以,弄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产品的情况,很有必要。
3、假如一开始“15w的股票、35w的商品、50w的债券”符合10%的波动率要求(风云君备注:这四个数字都是杜撰的,只为了讲明白这个原理),假如组合跑了1个月,股票跌了,商品价格不变,债券涨了,这个时候,模型会做什么?
这是个理解模型很重要的问题。股票跌了,在波动率均衡的模型里,会认为风险释放了。所以,一般情况而言,这个时候会加配股票,减配债券,以达到再次均衡的目标。但具体的变动仓位,视模型最初的设定来定。
好了,看完以后,有没有觉得更明白一点了呢?总体来说,一个好的波动率均衡模型,的确是可以穿越牛熊,因为模型中的参数设定,就是经受住了复杂行情考验的。其实除了艾方,雪球资管、桥水的策略底层大体也是这样的逻辑。如果有什么想法想要沟通,评论区见!
如何找到优秀的基金?不妨学学【雪球基金第一课】
7天社群课程将教会你一整套基金投资方法,来自雪球官方出品,一个强大的团队硬核输出,助你认知提升事半功倍。
小雪陪你,基金投资更从容,截图扫描图中二维码,快加入吧~
风险提示: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