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微课丨管理压岁钱,建立理财观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3-04-13 159 0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时节如流,冬雪落满山歌。岁末将至,新年踏歌而来。我们共盼华枝春满,花火绚烂,山海广阔,岁月风平。孩子们相聚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春节,除了放鞭炮看烟花,热热闹闹吃团圆饭,还有令人期待的就是收压岁钱了吧!

饱饱红包拿,浓浓年味起

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拿到这笔新年的“巨款”,都会怎么管理呢?买新衣服?去旅游?还是把它存起来呢?

西市微课丨管理压岁钱,建立理财观

说到存钱,古代人也有用于存钱的物件——陶扑满!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陶扑满,又叫作 “缿”、“悭囊”、“积受罐”、北方叫“闷葫芦罐”,南方则称为“哑巴筒”。是我国古人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储钱罐!

在中国古代,有两千多年的时间都通行方孔圆钱。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所以扑满通常是个小陶罐。它的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

展开全文

为什么陶铺满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那怎么取钱呢?

原来,陶扑满的“扑”本意即为“击、打”,钱币装满后将罐击碎,所有扑满很少有完整保留的,也很少用作殉葬品,因此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扑满较少,显得十分珍贵。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这样一件陶扑满,它的上部滚圆,下部内敛为一个圆形小平底,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整件器物饱满可爱,圆孔像眼睛,窄缝像嘴巴,活脱脱一只只独眼神兽,嗷嗷待哺:快给我喂钱!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小小陶扑满,大大理财观

陶扑满作为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物件,以小见大的深刻反映出古人的理财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好不容易积攒的三百钱,一下子全都拿出來交了田租。我们在认识陶扑满的同时,可联想到劳动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扑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里有:“又时出金帛作生计。日有赢馀,辄投扑满。”

老舍的《骆驼祥子》里写了:“他轻轻地摇了摇那个扑满,想象着再加进三十多块去应当响得多么沉重好听。”这些情景都跟真实的生活是一样一样的。

西市微课丨管理压岁钱,建立理财观

扑满作为一个命中注定要被打碎的器物,能够从古代完好地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它被完整保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西市中未被售卖的商品,其二是作为一种随葬器物。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陶扑满随着人们生活的生平,也不断变化着。到了如今,陶扑满变成了存钱罐,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依旧未变!在新的一年,愿我们努力赚钱、合理理财,“钱”兔无量!

图片丨部分来自于网络

文案丨大唐西市博物馆志愿者陈思琦

编辑丨大唐西市博物馆展览宣教部

审核丨大唐西市博物馆展览宣教部

贺除夕 庆新年

恭贺新春

兔年大吉

西市微课丨管理压岁钱,建立理财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