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套路孩子的压岁钱了!你可能毁了一个潜在的理财高手!
春节假期已近尾声,孩子们应该都得了不少压岁钱!可是,这些压岁钱该如何处理呢?
有些父母会以各种理由把孩子的压岁钱“没收”,美其名曰:“怕你乱花,帮你保管”“帮你存起来,等你上大学了给你。”
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方法正确,再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他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钱。
“储蓄、消费和分享”就是方法之一。
01
储 蓄
储蓄是日常财务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当人们暂时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某一样东西时,储蓄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它通过不断的累积使人们有能力在未来完成支付。
对孩子来说,尽早学习储蓄对他成长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金钱层面,以下几方面才是关键。
储蓄是为了实现目标
储蓄是为了实现目标
当你的孩子有了一定数量的钱时,你便可以鼓励他开始储蓄。在储蓄前,让他了解储蓄的目的很重要。
尝试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即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
如他喜欢的一盒蜡笔需要20元,但他只有10元,可以鼓励他通过存钱来实现“购买蜡笔”的目标。
当孩子了解了储蓄的意义,便可以引导他将目标逐渐调整为更大的、需要用更多时间 积攒钱的目标。
展开全文
等待能力是储蓄的关键
等待能力是储蓄的关键
对孩子来说,等待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能力,但却是储蓄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
孩子需要知道,有时他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储蓄同样需要等待。
购物是让孩子学习等待的好时机。
当孩子只有10元却想要购买20元的蜡笔时,和他一起讨论储蓄的办法,如每天将购买棒棒糖的1元存下来,只要等待10天,就会有足够的钱买蜡笔了。
除了购物,还有其他的方法学习等待,比如让他负责照顾一株植物,等待它发芽开花;或者在排队时做个游戏来帮助自己等待,等等。
从小学会等待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也有巨大的意义。
在未来他将更善于为如汽车、房子或者接受继续教育等重要的事情等待并进行储蓄。
储蓄过程需记录
储蓄过程需记录
在储蓄过程中,鼓励孩子时时记录,关注金钱数量的变化。
如将一张画有10个格子的纸贴在存钱罐上作为记录表,每个格子代表1元钱;每增加1元钱就将1个格子涂上颜色,直至全部涂满,就是10元钱存好了。
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时时了解储蓄的进度。
02
消 费
消费指通过金钱来换取某种物品。尽管消费在孩子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孩子对消费的过程并不了解。
父母可以为孩子解释消费的过程,如:家里没有牛奶了,我们现在拿好钱去超市买牛奶。
在购买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价格标签,比如价签上的“10”代表牛奶价格是10元钱,并且引导他了解等价交换,即要给超市10元钱,才能拿走牛奶。
消费行为总会伴随着做选择。
购买哪个产品,先购买什么再购买什么,这些都是做选择。
可以通过讨论强化孩子做选择的意识,如“给奶奶买围巾当作她的生日礼物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个礼物比起玩具来,更是奶奶所需要的”,“我们去图书馆借这本书比直接去书店买这本书更省钱,这个选择真不错”。
鼓励孩子在每次消费前仔细思考,最终做出合适、明智的选择。
03
分 享
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享能力,在生活中乐意和朋友分享玩具、食物等,这就是鼓励他学习慷慨捐赠的好时机了。
分享和捐赠可以先从孩子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小事情出发。
如果孩子喜欢小猫,可以和他一起寻找小区或者公园中的流浪猫,并且和孩子一起志愿成为“小猫保护者”:鼓励孩子存下一些钱作为“小猫基金”,定期为小猫购买食物等。
在这个过程中,别忘了引导孩子发现该行为带来的变化,比如小猫不再挨饿了,并且体会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即看到小猫健康成长我也很开心。
当孩子已经认可并且充分理解分享与捐赠的意义时,引导他进一步将分享和捐赠扩展到更多的人和事上。
比如定期带孩子去接受捐赠的机构或者孤儿院、老人院等地方,将自己存下来的钱或者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
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学会分享和捐赠,未来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慷慨并懂得回馈社会的人。
04
4个罐子
在家找3个透明的塑料罐作为孩子的储蓄罐,为每个罐子相应贴上“储蓄”“消费”和“分享”的标签纸,并引导孩子定期将钱放进这3个罐中。
储蓄罐中的钱是为了某个特殊的目标而存的,如报名参加舞蹈比赛,只有在实现这目标时才能使用;
消费罐的钱可以在做出某个消费决定后随时拿出来使用;
分享罐中的钱则只有帮助他人时才能使用。
有人说,普通人和富豪之间,差的不是机会,而是可以洞察机会的经济头脑。
所以早早进行财商启蒙,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孩子的一笔隐形财富!
-好书推荐-
《小兔子学花钱》(春节版)
共4册
适读年龄:3-7岁
资料来源 | 《父母必读》杂志
组稿排版 | 宋宇
视觉设计 | 宫颖
《父母必读》2023年1-2月刊已上市
现在订阅全年杂志,
即可成为《父母必读》会员,
还有超值赠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