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宏汉霖部分财报数据被指无法信纳 所购巨额理财产品三名私人发行人身份成谜
1.17亿美元理财出问题,而所购买的承兑票据发行人仍未浮出水面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杨春霞
3月31日,复宏汉霖(02696.hk)披露了2022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约32.147亿元,同比增长约91.1%;净亏损6.95亿元,相比2021年来说亏损收窄。
不过,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年报中出现了一条“保留意见”,具体内容为“复宏汉霖一笔在2019年向私人实体投资的1.17亿美元理财出现问题。”保留意见指出,复宏汉霖已赎回3064万美元,剩余8636万美元,全部被用于购买了三名私人发行的承兑票据,且按照复宏汉霖委聘估值师测算,导致公允价值亏损总额3.9亿元。
而据记者梳理公司过往公告了解,自该笔投资发生以来,复宏汉霖未对该笔投资做任何公开披露。且需要提及的是,复宏汉霖至今未披露所购买的承兑票据的三名私人发行人是谁。
投资或损失3.9亿元
年报披露,复宏汉霖于2019年9月25日与尚乘环球市场有限公司(下称“尚乘集团”)订立投资管理协议(下称“协议”)。根据协议,复宏汉霖向尚乘集团的投资组合账户(下称“尚乘账户”)存入总金额1.17亿美元,并委聘尚乘集团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截至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复宏汉霖从尚乘环球赎回总金额3064万美元(未偿还结余8636万美元),且按照在外部法律顾问协助下的最佳估计,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潜在亏损计提拨备3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91,271,000元)。
“保留意见”显示,复宏汉霖通过尚乘账户将剩余的8636万美元全部购买了三名私人实体发行的承兑票据,并入账列作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据复宏汉霖委聘估值师测算,导致公允价值亏损总额390,424,000元(3.9亿元)。不过,最终损失尚无法评估。
不过,独立数核师表示复宏汉霖未向其提供已签署的票据购买协议或其他足够证据以支持票据的存在及估值,并认为“无法信纳是否需要对综合财务报表中的一些账目及披露作出任何调整”。
展开全文
且据记者梳理公司近五年的公告,没有发现该关于该笔投资的信息。也就是说,在这笔投资发生后的近五年,复宏汉霖未做任何公开披露,直到2022年年报,才将其作为“须予披露的交易”。
据证券日报报道,港股公司审计意见一般分为五种: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后四者均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严重程度往往依次增加。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意味着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且需要提及的是,尽管复宏汉霖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该笔投资,但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始终未披露,即所购买的三名私人实体发行的承兑票据,票据的发行人是谁?记者就此致函复宏汉霖,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
那么,尚乘集团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复宏汉霖为何会选择与其做此理财投资?官网显示,尚乘集团是亚洲领先的综合金融机构,成立于2003年,主要业务包括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旗下有尚乘国际、尚乘数科两家上市公司。
且据媒体报道,尚乘集团曾多次与“复兴系”打交道。自2017年以来,尚乘环球多次助力复兴国际(00656.hk)完成多笔境外美元债发行及复兴旅游文化(01992.hk)香港IPO。因此,同样作为“复星系”的复宏汉霖选择与尚乘集团做投资理财也就不难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复宏汉霖已被尚乘集团起诉,尚乘集团称复宏汉霖违反了投资管理协议,未经投资管理方书面同意提取了上述3064万美元,及未就投资管理方提供的服务支付管理费。
短期债务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生物药,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2019年从母公司复星医药(600196.sh)成功分拆上市。
与其他创新药企一样,复宏汉霖一直是“烧钱式”研发,且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复星医药。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复宏汉霖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4.07亿元、17.09亿元、17.63亿元和21.83亿元,占母公司复星医药研发投入的40.63%、42.69%、35.44%、37.09%。
3月16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复宏汉霖拟为全资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汉霖制药”)向浦发银行申请的本金不超过500万元的融资项下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截至3月15日,复星医药为汉霖医药担保金额为人民币126,769万元(约12.68亿元)。
而从复宏汉霖的自有现金情况来看,公司未来或仍需要母公司复星医药持续性的“补给”。2019年复宏汉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亿元,短期借款近2.78亿元,而至2022年其在手现金已减少至6.8亿元,而短期借款则激增至25.22亿元,在手现金远不能覆盖短债,短期债务压力较大。
而上述提及的通过尚乘集团进行的1.17美元理财损失或高达3.9亿元,对于本来就资金紧张且需要持续“烧钱”研发的复宏汉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资。
不过,花掉的巨额研发资金,复宏汉霖在创新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除了自主研发的H药汉斯状®,还有利妥昔单抗(汉利康)、曲妥珠单抗(汉曲优)、阿达木单抗(汉达远)、贝伐珠单抗(汉贝泰);另有1款产品在全球上市,18项适应症获批。
其中,汉曲优®实现国内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6.9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5.4%,海外销售收入0.353亿元,海外授权许可及研发服务收入1.686亿元。公司创新产品H药汉斯状®于2022年3月在国内成功上市,上市9个月累计销售额达3.391亿元,已获批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3项适应症。
不过,从业绩来看,公司虽然营收逐年增长,但业绩仍持续持续亏损状态,成立12年以来未实现过盈利。2022年复宏汉霖实现营收32.15亿元,同比增长91.14%,而同期净亏损为6.95亿元。自2019年上市以来,复宏汉霖已累计净亏损35.49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