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金投向银行理财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继6月银行理财规模收缩后,7月开始转向扩容。据国信证券等多家投行研报数据显示,7月仅上半月,银行理财规模已增长超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银行理财市场扩张由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受季末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压力的影响,2021年以来理财存续规模均呈现出“6月末走低,7月陆续回流”特征;另外,存款利率下调的资金转向亦是影响因素。
展望未来,该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居民储蓄由存款向理财实现内部置换或将加速,另外,理财子发行创新产品数量预计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延续增长趋势,ESG、低碳、专精特新的产品类型将继续增加。
规模扩容万亿
今年6月,银行理财市场降温,7月初市场逆转。国信证券研报显示,根据普益数据,6月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4.76万亿元,较上月下降0.85万亿元,环比下降3.31%。一般出于存款考核要求,封闭式产品到期多设置到季度末;季末效应结束后近期规模又转扩张,截至7月16日,银行理财规模恢复至26.1万亿元规模水平,相比6月末扩容1.34万亿元。
一位北京地区股份行支行人士告诉记者,7月上旬该网点银行理财产品售卖相对上个月有所回暖,“固收+”产品仍是主流,或因近期存款利率降低,资金转向理财。记者注意到,继今年6月六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7月份多家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例如,7月16日,新疆塔城农商银行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期限存款利率的公告。其中,1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5个基点,2年期下调25个基点至2.25%;3年期下调30个基点至2.9%;5年期下调20个基点至2.8%。
7月初理财存续规模快速回升背后还有哪些原因?国金证券分析师樊信江表示,主因是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上升较快,受季末MPA考核压力的影响,2021年以来理财存续规模均呈现出“6月末走低,7月陆续回流”的特征,具体来看,2021年和2022年7月理财存续规模分别累计提升11990亿元和11703亿元,今年6月最后一周理财存续规模季节性减少,但7月开始规模快速回升。
另外,从7月新增产品发行期限分析,短期限产品发行规模有所提升。樊信江表示,7月第一周新发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大幅增加61%,分期限来看,3个月至6个月(含)的产品规模明显上升,在全部新发规模中占比33%,而6月仅为20%左右。由于短期限产品发行规模提升,新发理财加权平均期限小幅降低,7月以来累计减少1.25个月。
理财市场回暖
从理财市场未来走势看,中信证券明明FICC研究团队认为,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宽预期较为一致,而社会信用修复仍处于由紧转松的过程,宽货币伴随信用由紧转松的周期组合下,理财长期的配置价值凸显;居民部门净储蓄已见回流“拐点”,而在地产式微和权益震荡影响下居民风险偏好修复偏慢,银行理财作为类储蓄资产,当前时点能较好迎合居民稳健为主、收益为辅的需求;对比传统储蓄,5月以来包括国有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表内产品的实际收益进一步回落,居民储蓄由存款向理财实现内部置换或进一步加速。
上述团队分析,6月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剧更多是债市利率调整引发的收益中枢下行,并非市场出现“亏损”,而在赎回潮后理财机构面对净值风险也正积极进行投资策略的调整,预计短期内理财市场的净值波动风险安全可控,而在周期视角下,当前时点理财作为投资品的配置价值上升,下半年居民储蓄由存款向理财实现内部置换或将加速,整体市场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的29万亿元水平。
展开全文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银行理财后续规模进一步扩张有三个突破点。第一,随着政策宽信用逐步落地,大类资产轮动带动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当前银行理财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客户认可度一般,但“固收+”产品仍有扩容潜力;第二,近期股份行理财子发行挂钩中证500或中证1000的“固收+期权”类产品,本质是在市场震荡行情下挖掘收益增厚机会;第三,以目前理财规模/表内资产规模指标看,国有大行理财渠道尚未充分挖掘,随着“破净”水平下降,客户逐步接受低波动产品,这带来国有大行渠道端修复机会。
记者注意到,理财市场回暖,银行理财子公司竞争正在加剧。近期,多家理财子公司打响产品费率“价格战”。经记者统计,6月至今,有招银理财、中邮理财、北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费率调整公告,产品费率下调涉及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等。例如,招银理财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7月4日至10月3日期间,对招银理财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定开9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将由0.2%降至零;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将于6月21日至7月5日期间对“中银理财—尊享天天”产品费率进行优惠,产品固定管理费由0.15%(年化)下调至零。
从未来产品规模和类型角度分析,中信建投证券人士认为,2023 年下半年,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混合类产品会显著增加,相对应的,在资产配置方面,各样本理财子仍会以“固收+权益or 衍生品”为主,但预计会进一步利用自己在固收领域的优势,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获取更为可观的收益。在基准利率和风险等级方面, 2023 年下半年样本理财子会提高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上述人士表示,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随着权益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有一定的提高,在风险结构方面,2023 年下半年样本理财子的风险水平预计会随着业绩比较基准的提高而有一定的恢复,风险水平预计会稳步回升。在特殊类产品方面,2023年下半年样本理财子发行创新产品数量预计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延续增长趋势,ESG、低碳、专精特新的产品类型会继续增加,而养老理财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依然维持在低位。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