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污染血”事件来龙去脉

英国“污染血”事件来龙去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英国“污染血”事件受害者规模有多大?受害者最终将获得怎样的赔偿?除英国之外,事件还波及哪些国家和区域?

作者|陈怡莹(实习),赵今朝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提供的受污染血液或血液制品致万人感染丙肝或HIV病毒,逾三千人死亡,许多人至今仍在受苦。日前,英国政府组建专门的“血液感染赔偿机构”负责管理赔偿计划,以应对这一世纪丑闻的影响。

英国“污染血”事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有两类受害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和输血者。报告提到,上世纪70年代起,在国内血制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英国允许从美国、奥地利进口部分血液制品,而这些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产品并不安全,可能传播病毒;几乎同一时期,一些输血者所使用的血液也未经过谨慎、严格的筛选,甚至允许继续从高危的囚犯身上采集,造成病毒感染。

危害规模令人震惊。报告指出,通过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3万人感染了丙肝、HIV等病毒,目前已造成约3000人死亡。

受害者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患出血性疾病的人。以血友病为例,这种罕见病患者由于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凝固,随时可因极轻微外伤而出血不止,故有“玻璃人”之称。

报告中一名患者家属回忆,以“改变生活”为名,医生向他们推荐了“一种新的神奇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药物叫做“第八凝血因子(Clotting Agent Factor VIII),从大量混合血浆中获得因子Ⅷ冷沉淀,并经过分离等步骤处理而成,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帮助患者凝血。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后可直接读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