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何以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5月23日下午,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冒着倾盆大雨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外发表讲话,宣布将于5月30日解散下院,7月4日举行议会选举。
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任期5年,由于该国系代议制君主立宪国家,总理掌握实权,而总理及其内阁各部主官除个别性质特殊者外,均由当选下议员的执政党成员出任,因此议会选举地位举足轻重,直接决定有哪个政党执政和组阁。根据规则,首相有权在5年任期中任何一天解散下院举行选举,这就使得首相、执政党往往会刻意选择被认为最容易连选连任的时机触发选举,2014-2019年的5年区间,执政的保守党居然接连触发3次选举,奥妙就在于此,2019年12月12日举行的最近一次选举,保守党就靠这一特权较选前多获得48个议席(365席)从而在总数650席的下院牢牢占据了优势(最大反对党工党仅202席,较选前丢了60席)。
然而自那之后,拙劣的疫情应对、层出不穷的执政者丑闻、糟糕的经济表现,棘手的各种社会问题,令首相、内阁和执政党焦头烂额,尽管这期间两次更迭首相(还出现了任职仅49天的特拉斯),反对党不断逼宫要求早日选举,保守党坚决咬紧牙关不松口。甚至,直到5月23日当天午餐时,苏纳克还言之凿凿,称“预计选举会在下半年”,“下半年”从7月1日开始,而本届下院最后任职日是12月12日,因此人们本以为选举会放在秋季举行,孰料数小时后变故陡生。
苏纳克何以突然改变主意提前选举?
首先,不论民调指数或英国选前特别看重的博彩系数,保守党都大幅落后,不久前举行的英国地方选举对于保守党而言更是一场灾难,可以说,仅剩半年的时间区间里任何一天举行选举都注定不会是“好时机”,但现在选举或许至少是个“不算太糟的时机”。
今年1月,面对内外交困的窘境,苏纳克公开作出5项承诺:改善经济,降低通涨。减少国家债务,缩短福利医疗轮候时间,解决非法移民问题。日前英国公布了4月份一系列经济就业数据,其中失业率从近期巅峰的11.1%(2022年10月)大幅降低至2.3%,于此同时经济增速也略有回升,虽依旧低迷但较诸去年底、今年初的断崖式滑坡已好了许多。在苏纳克看来,如此数据至少能让自己吹嘘“5项承诺有部分兑现”,虽然有饮鸩止渴之嫌(大多数观察家将之归功于争议巨大的大减税),但也比一项都无法兑现好看得多,此时不选,持则生变,万一向不好的方向变,就麻烦了。
正因如此,苏纳克在倾盆大雨里用路透社所形容的“声嘶力竭之吼”大喊“我是个领导者,在疫情期间努力挽救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稳住了经济”,因此“今天标志着经济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胀恢复正常……光明的日子就在前方,但前提是我们坚持改善经济安全和每个人的机会的计划”,他大声疾呼“因此,选举将取决于你如何以及信任谁来将这一基础转变为一个安全的未来”——就差没直接喊“把你的票给我”了。
展开全文
其次,提前选举还可能关乎两个煞费苦心的“茅招”。
一是“卢旺达航班”。为应对棘手、英国社会不满强烈的非法移民大量涌入问题,苏纳克憋出一个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争议的招数——不惜重金与非洲内陆小国卢旺达达成协议,未来将把滞留和进入英国的非法移民统统遣送到这个国家。根据协议,首架“卢旺达航班”定于6月24日起飞,但国内外都有司法、人权、经济、手续等各种各样的撤职,能否如期起飞尚难确定,即便如期起飞,这个计划未来走向也充满变数。外界推测苏纳克的如意算盘是“赌”:如果航班正常起飞,6月24日距投票日仅10天,正可借题发挥吹嘘“非法移民问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若航班不能成行,则借机渲染“工党不顾大局阻挠政府解决非法移民问题的努力”,把黑锅扣到对手头顶。若推迟到秋季再选,考虑到这项计划本就过于惊世骇俗,且卢旺达一穷二白,更是个面积小但人口密度在非洲名列前茅的国家,届时出问题的概率实在太大,一旦“炸”个惊天丑闻,苏纳克和保守党都会吃不消。
二是足球欧锦赛。
7月4日正逢足球欧锦赛比赛期间,英国选民传统上在这个时间段情绪积极亢奋,往往会在选举中作出有利于现任政府和执政党的选择。
此外,由于约翰逊(Boris Johnson)被丑闻逼迫去职时,保守党内高层刻意“做局”,保送他们属意的特拉斯(Liz Truss)继任首相,而让此前呼声更高的苏纳克落选,结果特拉斯上任即“作死”,本已被“做掉”的苏纳克“替补”成为首相。这段尴尬令苏纳克和党内高层间关系微妙,前者更愿意和私人幕僚、顾问闭门决策,而不是照传统在执政党前座议员间讨论,这种“扁平”的决策方式很容易造成“任性决定”,中午还放言“下半年选举”下午就改口,恐也与此有关。
选举技巧上的考量也是一个因素。由于普遍认为选举在下半年,上半年各反对党主要忙于地方选举准备,对议会选举准备最充分的工党,全国650个选区的候选人都尚未配齐,其它更小的反对党可想而知。保守党内之所以认可了苏纳克的“任性”,怕也存了“打对手个措手不及”的念头。
但正如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教授贝尔(Tim Bale,)等人所言,尽管一些选民可能欣赏苏纳克的选举安排,但“选民最关心的是基本面”,而“恰恰基本面无论如何粉饰都不是特别好,无论首相说什么,经济依然相当疲软,增长依旧十分乏力,通涨的确下降但仍存在,更麻烦的是公共服务已身陷困境”。
苏纳克或许觉得冤枉,因为困扰保守党的诚信问题和一系列领导人丑闻主要是“前前任”约翰逊留下的,而被公认近乎自残的“迷你预算案”则是昙花一现的特斯拉之杰作,如今却都要由他这个早在约翰逊内阁任职时就公认的“稳健派”负责。但在选民们看来,保守党自2010年起就执政,自2015年起就单独执政,期间经历14年、5任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特蕾莎.梅Theresa May、约翰逊、特拉斯、苏纳克),这14年里的一切政绩,都是这同一个政党的5任首相连贯性政策所致,不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脱欧还是至今争吵不休的防疫应对、公共福利政策、非法移民问题都是如此,这口黑锅你不背,谁背?
一些分析家认为,提前突然选举固然可能打对手个措手不及,但同样可能反噬自身,因为苏纳克和保守党内高层关系不佳,且近期地方选举惨败重挫士气(已有两名议员脱党),如果部分党内高层被苏纳克的自说自话激怒,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沾足球喜气”也可能秒变馊主意:历史数据显示,倘英格兰国家队在欧锦赛期间输球,选民反倒会迁怒于执政党。1970年工党的威尔逊就自作聪明把选举放在世界杯赛期间举行(英格兰为卫冕冠军),结果选前4天英格兰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西德队淘汰,威尔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然,苏纳克和保守党也并非没有胜算:苏纳克本人口碑不上不下,属于“不讨人喜欢但也不太讨人嫌”、有非议但多属英国人心目中\“小节”范畴,在接连出了几位“争议性网红首相”后,他这种类型的首相并非没有概率成为期望值明显降低选民“最不坏”的选择。
不仅如此,对手工党历史上在经济、社会福利等方面“黑点”实在太多,英国选民、尤其投票率最高的老年选民对此记忆犹新,现任党领斯塔姆(Keir Starmer)也并未表现出过人的领袖魅力,以往也有过工党在选前一片看好声中因被对手揪住历史上经济治理等方面拙劣表现穷追猛打,结果大倒热灶的范例。鉴于此,本次选举的胜负悬念不仅存在,而且似乎并不小。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苏纳克暴雨讲话的现场——他之所以声嘶力竭,是惟恐自己的发言被周围此起彼伏的歌声淹没,因为围拢而来的大多是工党支持者,他们高唱的歌曲叫《事情只会变得更好》《Things Can Only Get Better》,那是1997年布莱尔(Tony Blair)带领工党大胜保守党夺得执政权时的工党选定的助选歌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