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仓促入侵南斯拉夫,为何南斯拉夫一触即溃,瞬间被德军占领?

二战期间,历时最短的战役一定有德国入侵南斯拉夫这一场,此战役发起得仓促,打得更仓促,从开始到结束仅用了11天。

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南斯拉夫实力不弱,人数众多,为何面对德国的入侵如此不堪一击?

二战

愤怒的希特勒

二战期间,德国最大的对手莫过于苏联,希特勒开始对于南斯拉夫这样的中立国并不是非常的看重与敌对。

但如果想要毫无后顾之忧的进攻苏联,必须要先把欧洲的一些国家处理好,要么收入囊中,要么全力压制。

最开始南斯拉夫作为中立国,希特勒没意见,但是当希特勒要将炮火全力对准苏联时,南斯拉夫就必须要表明态度,到底是要继续当你的中立国,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还是要成为轴心国,让希特勒暂时放心,全力进攻苏联。

重重的压力降在了南斯拉夫当时的掌权人保罗王子的身上,他别无他法,决定投降于德国。

展开全文

此消息一出,希特勒的心里顿时高兴万分,只是这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南斯拉夫代表要签订投降协议的那天晚上,南斯拉夫内部却突然发动了政变。

而发动政变的人,还是极力反对希特勒的西莫维奇,西莫维奇不仅带领军队推翻了保罗王子的政权,竟然在贝尔格莱德的街头上,挂上了英国的国旗。

西莫维奇的这一举动,直接将希特勒的怒火升到了极点,希特勒无法忍受南斯拉夫公然的叛变与挑衅,枪头一转,先向南斯拉夫开了火。

短暂的战役

德国派出的军队中,有一个仅有11人的侦察分队,而这个小分队对于彼此战役的极速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个小分队的领头人是克林根伯格,此人胆大心细,作战中时有冒险行动。

4月11日,克林伯格带着小分队到达了贝尔格莱德的周边,但是因为多瑙河上的桥被炸毁,他们一时过不去,紧要关头时,意外在岸边发现了一艘摩托艇。

上级给克林根伯格的命令为:先不要轻举妄动。但克林根伯格却觉得这是个机会,便带着10人骑上摩托艇渡河了。要知道此时的小分队,不仅人数少,武器也非常的少,加起来仅有7支枪。

克林根伯格

但是渡河成功的小分队,并没有因为人少力薄而等待部队的到来,反而在克林根伯格的带领下,继续向贝尔格莱德前进,他们在路上袭击了一辆南斯拉夫的军车,击败了车上的军人,开着敌方的车堂而皇之的进了贝尔格莱德。

进城以后的小分队,发现城里面的人基本上都跑光了,克林根伯格一边让人在大门口架上机枪防御敌人,一边命人取下国防部中挂着的南斯拉夫国旗,升上了德国的旗帜。

原来,早在4月6日,贝尔格莱德遭受轰炸的时候,南斯拉夫的重要官员便丢下了军队,纷纷逃亡萨拉热窝,此时唯一一个做主的,就是贝尔格莱德的市长。

南斯拉夫国旗

但面对强势的克林根伯格,以及克林根伯格身后的整个德国,市长也没什么底气,而为了让市民免受伤害,他无计可施,只能下令全城投降。

4月13日,德国的大部分军队开始进入贝尔格莱德,4天之后,南斯拉夫政府便宣布了投降,从战役的发起到结束,德军只用了11天的时间,而且让德军避免了大量的伤亡。

彼此战役结束之后,希特勒还特意接见了克林根伯格,并为他亲手带上了德国骑士的十字勋章。

希特勒

南斯拉夫一触即溃的原因

南斯拉夫之所以面对德军一击即溃,除了因为克林根伯格带领的小分队取得了一定的因素,还因为南斯拉夫内部的诸多原因。首先,民众对于新政府的不支持。

因为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是由几个国家合并而来,且在地域上被大山分割,无论是饮食习惯、语言文化还是宗教信仰都出现了许多的差异。

例如塞尔维亚人就比较信奉东正教,他们在对外方面,也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比较友好与亲近。

但是,克罗地亚人就多信奉天主教,他们更加喜欢与德国和奥地利相交往。

克林根伯格

而由于信仰的原因,也导致他们对于不同的政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认同感。

当西莫维奇发起政变,夺得了南斯拉夫政权时,有大量的民众对其感到不满,他们的心中更加认可保罗王子,这便导致了在德国发起进攻时,有许多士兵投靠德国或者是放弃抵抗。

其次,南斯拉夫的防御策略也非常的糟糕。要知道南斯拉夫的兵力并不算少,他们共有28个步兵师,32个独立旅以及三个骑兵师。

但是在计划对德国的防御策略时,他们并没有将这些兵力妥善地利用起来,反而将整个兵力的80%以上布局在了漫长的国境线上。

南斯拉夫

早知道南斯拉夫的整个国境线足有3000公里,这便导致了他们兵力的分散与薄弱,而对于纵向的兵力布局,更是少之又少。

这意味着只要国境线上的某一处防御点被德军所突破,那么德军就可以从这个突破点长驱直入,打进南斯拉夫的老巢。

最后,南斯拉夫的武器设备也比较稀缺与落后。

在南斯拉夫的军队中,其中最具核心力量的当属炮兵,这就要求火炮的质量非常的先进,但是南斯拉夫所装备的火炮不仅过时,而且需要靠着马匹来拉动,这就让火炮的机动性非常的差,刚起仗来,可能处于拖后腿的状态。

南斯拉夫

同时因为他们的防御策略,也让这些火炮无法集中在一起,反而分散在不同的国境线上,这进一步降低了南斯拉夫的防御力。除此之外,无论是坦克、卡车或者是飞机,他们的数量都是比较匮乏的。

根本无法有效作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局的发展。

综上所述,南斯拉夫之所以在德国的仓促入侵下一触即溃,既有克林根伯格小分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内部的矛盾。

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内部已经分化,再想要抗敌取胜,一定是难上加难。

参考文献

《南斯拉夫的兴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