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火锅的神器——染炉
“烤肉煮肉图”壁画砖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今天要介绍的
就是汉代人的
调味神器
"染 炉"
《礼记·内则》郑玄注:“凡濡,谓亨(烹)之又以汁和之也。” 古人吃肉总是要蘸点酱汁的 ,染器里盛放的就是酱料 ,煮好的肉捞上来放到染器涮一边 ,要多美妙有多美妙!一边涮肉一边看着歌舞表演,汉代达官显贵也是非常会享受!
三国五熟釜,鸳鸯锅始祖。
中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
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
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
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
火锅是中国所特有的
食用食品的方式
圆形的设计
使就餐者集成一个圆圈
也寓意着
合家美满共团圆的
美好愿望!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于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